学院实际开发岗位数10人
实际吸纳应届毕业生就业人数10人
二、具体情况
(一)落实计划及落实进展统计
符合招聘条件和岗位具体要求的 2022 年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未就业学生、建档立卡贫困生优先、家庭困难者优先,有科研项目者优先。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 律、法规,思想政治素质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坚决贯彻党 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认真负责、踏实肯干、责任心强、具备良好的执行力。具有良好的品行,具备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心理条件。热爱科研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服从 工作安排。熟悉常用办公软件。
实际开发岗位数10人,实际吸纳应届毕业生就业人数10人。
(二)落实情况说明
1.应当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科研助理工作
要提高站位,深刻认识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既是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的有效手段,也是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构建与国家科技计划实施相匹配的专业科技支撑队伍的重要举措。
2.积极主动作为,充分开发利用科研助理岗位
充分利用尚未吸纳毕业生和因人员流动而产生空缺的有关岗位,最大限度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加大保障力度,做好对应聘科研助理岗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
3.做好工作落实,及时准确报送有关情况
确保高校毕业生了解熟悉相关政策,积极应聘科研助理岗位。要指导毕业生通过“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学校就业网站等多种渠道及时精准获取科研助理招聘信息。要严格落实“四不准”要求,坚决杜绝科研助理签约造假。
(三)存在的困难及建议
要充分发挥科研助理队伍的重要作用,需要完善的科研助理管理体系,从目前的运行情况来看,高校的科研助理管理还存在以下不足:管理体系不完善、岗位培训缺失、考核激励制度不健全。
针对岗位培训缺失,组建跨职能培训团队,建立科研助理培训制度,提升科研助理管理和服务能力。针对考评激励制度不健全,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坚持既从严管理又爱护激励,增强考核机制的针对性、导向性、实效性。针对管理体系不完善,政府应及时出台符合当下科研系统背景的科研助理管理文件,对高校给予指导。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加强对科研助理岗位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项目承担单位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本单位的实际签订服务协议等,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以及服务期限等内容,并按照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的具体要求,参照本单位同级同类岗位确定科研助理薪酬标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项目承担单位应按规定,为科研助理办理参加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等。建立完善项目承担单位科研助理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项目承担单位应切实落实主体责任,深化单位内部科研管理改革,逐步建立起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能进能出、流动顺畅的科研助理队伍。加强科研助理岗位培训和职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提升科研助理能力水平、服务质量,拓宽成长空间,完善科研助理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对参与涉密科研项目的科研助理,严格落实各项保密工作要求,确保安全。要加强跟踪指导,定期掌握项目承担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有关情况,研究解决执行中出现的问题,有力推进政策落实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