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由山西大同大学音乐学院主办,音乐学院艺术实践中心、音乐学院声乐教研室承办的国风雅韵音乐会,在大同市美术馆举办沉浸式音乐会,给观众们奉上了一场高品质的古典音乐盛宴。

活动中,由山西大同大学音乐学院合唱团带来的《次北固山下》意蕴丰富,扣人心弦,揭开了音乐会的序幕。这首歌曲的音乐处理极为柔和,合唱以克制、柔美和婉的方式,似在诉说别人的故事,宏大气象配以清丽隽永歌声,在轻柔轮唱中抒发诗人对新旧交替的哲思。
随后,王文萍老师演唱《幽兰操》,歌曲以兰喻人,赞颂了君子如幽兰般的高尚品德。表演教师用其独特的嗓音,将歌曲中蕴含的高雅气质和深邃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杨霞老师演唱的《钗头凤》,是一首别开生面,催人泪下的作品。表达了陆游和唐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抒发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痴情。
刘雅楠老师带来的《白头吟》,是一首被收录在汉乐府的民歌。它表达了主人公失去爱情的悲愤和对真正纯真爱情的渴望。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谢鹏举老师演唱的《虞美人·听雨》,以“听雨”复沓串连,上下片浑然一体,具有跌宕回旋的匠心。

由牛思源老师和李潇老师带来的《越人歌》,体现了不同民族人民和谐共处的状况,表达了对跨越阶级的爱情的抒歌。
接下来,女高音曹明明老师演唱的《别君叹》,糅合了古琴和秦腔,歌声娓娓道来,使人尽尝离别之愁苦。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男中音牛思源老师带来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充满了古典诗词的韵律美,传递了浓浓的相思之情。
接下来,张光辉老师演唱的《我住长江头》,感情深沉真挚,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体现出灵秀隽永、玲珑晶莹的风神。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线一柱思华年。”李潇老师演唱的《锦瑟》,作者在诗中追忆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伤感自己不幸的遭遇,寄托了悲慨、愤懑的心情。
王文萍老师和谢鹏举老师演唱的《青玉案·元夕》,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
最后,参演教师齐唱《念奴娇•赤壁怀古》,歌曲以其高亢的旋律展现出苏轼词作的磅礴之气 ,更是将音乐会推上高潮。

演出过程中,观众们沉浸在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诗词中,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演出结束后,全体教师一起上台合影留念,在观众的热烈掌声中,将这份美好的音乐之旅留存在每个人的心中。散场后,观众们纷纷表示,这场音乐会让他们对中国古诗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受。他们对老师们的精彩表演给予了高度评价。这场音乐会不仅是一次艺术的享受,更是一次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感悟,观众们得以近距离接触古诗词艺术歌曲,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情感。
此次音乐会,通过诗词和艺术歌曲的结合,使市民走进美术馆,走进我们的艺术,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加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的审美能力。举办本场音乐会旨在用民族音乐诠释中华文化自信,让更多人在民族音乐当中感受到国风雅韵的独特魅力。从而进一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