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星座

来源: 时间:2020-12-04 23:12:13 人气:

谈谈星座

同学们,大家好,我们今天来谈谈星座!

“星座”这个词对你来说一定不是陌生的。大多数人都很清楚自己属于哪个星座,并且或多或少地了解一些人们通常对于这个星座的看法。媒体上铺天盖地的运势分析、日常朋友之间的聊天八卦,似乎都离不开星座这个吸引人的话题。

但这是否意味着,正如占星家所言,人们一出生便因为星体的相对位置而拥有了不同的性格特征呢?

双子座的人拥有着跳跃思维与双重人格

处女座的人追求完美以至于挑剔

狮子座的人自信十足甚至骄傲自负

假如你看过有关星座的书籍或者其他资料,也许你会惊异地发现它对你的描述十分准确,于是你自然而然地去了解有关它的更多内容,进而对它着了迷——事实上,这就是很多星座的信徒从开始接触它直至深信不疑的过程。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你觉得这些描述如此真实?星座真的有着神奇的魔力么?


早在上个世纪,一位心理学家便对有关“性格分析”的问题展开了研究,他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小纸片,并告诉他们上面的内容是他经过仔细观察并严格分析而得到的该名同学的性格特点。每个同学需要按照“1分绝对不符合,5分绝对符合”的标准为这份描述打分,结果所有的学生都给出了4分或者5分!

这个小实验告诉我们,尽管并没有什么真实的意义,人们还是会相信一份所谓的性格分析,甚至将其奉为至宝。

至此,我们应该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了:“星座”并非源于天象,而是人为的产物。

相信星座事出有因

占星术既然存在,必定有人们相信它的心理动机,事实上星座可以从很多方面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星座不是心理学,它不能像“大五人格测试”那样科学地衡量一个人的人格特质。那为什么我们还会相信基于它的性格分析呢?

也许你听说过一种叫做“巴纳姆效应”的心理现象:如果我们想要相信一件事,那么总可以搜集到各种各样支持它的证据,而对与此相左的证据视而不见。星座的描述通常是模糊的、笼统的和两面性的,方便我们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部分。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星座学的盛行既可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正面、积极的价值,也会带来一些负面、消极的作用。从有利的方面来说,它可以帮助我们舒缓不良的情绪,避免我们在低谷的时候一蹶不振;

而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完全信任了星座,我们就可能沉迷在过度的自我安慰中无法自拔,丧失了改变现状的动力和勇气。不仅如此,假如你爱上了一个ta,你俩情投意合正欲将感情进一步升温,结果某一天见面,ta突然很无奈又面露苦色地告诉你:“我很喜欢你,但我俩星座不合”,你会不会有一种哭笑不得的感觉呢?


从看似神秘的星座到严谨的心理科学,中间隔着的是理性的思考与探讨。

人是最复杂的研究对象,其心理活动规律更是难以一探究竟的黑箱;研究心理者,更应该多一分冷静理性的思考和审视。正如康德所述: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无论是对于星座学、占卜学还是心理学,科学检验自然会给出明辨真伪的答案。

以上便是我们今天的话题内容,希望你有所学习有所了解,健康快乐的度过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