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年节传统,共度元宵佳节

来源: 时间:2021-02-26 22:49:29 人气:

元宵节,月亮圆。圆圆元宵黏又甜。观花灯,踩高跷。大街小巷真热闹。宝宝对着月亮笑。又是一年春来到。

趁着元宵佳节,

在这里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正月十五燃灯的习俗与佛教东传有关。唐朝时,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并逐渐成为民间习俗。

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日期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它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该节日被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赏花灯

由于元宵节有张灯观赏的习俗,因此也称为“灯节”、“灯夕”。东汉时,汉明帝为宣扬佛教,敕令在上元之夜,“燃灯敬佛”,并亲自到寺院张灯,以示敬佛。从此以后,元宵张灯便蔚然成风,相沿成俗。

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都城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谜、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千百年来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形成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

吃元宵

吃元宵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节俗。明清正月十五吃元宵成为时尚。明朝京城在初九之后,就开始吃元宵。元宵用糯米细粉制成,圆形,内包核桃仁、芝麻或桂花白糖为馅。江南称为“汤团”。苏州人称为圆子、杭州人称为“上灯圆子”。在祭祀祖先之后,家人老乡一起享用圆子,取其团圆的意义。当代中国无论南北,正月十五吃元宵成为时尚。天上明月,碗里元宵,象征着团圆吉利。吃元宵表达的是人们享受阖家团圆的美意。

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也叫“龙灯舞”。它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民间娱乐活动。“耍龙灯”在我国汉代民间就已相当普遍。唐宋时期的“社火”“舞队”表演中,“耍龙灯”已是常见的表演形式。“耍龙灯”的表演,有“单龙戏珠”和“双龙戏珠”两种。在耍法上,各地风格不一,各具特色。

元宵节在热闹和喜气之外更透着一份馨香的甜蜜,它有花市灯如昼的绚烂,也有月上柳梢头的期盼,有人约黄昏后的眷恋,还有众里寻他的意兴阑珊。与上元佳节相伴而来的是春天的脚步,清香柔软的细细草地,微风中摇曳的一朵小花,无不令人欢欣雀跃,仿佛未来一年的期盼和向往都在这一天凝聚然后散开,支撑音乐学院继续向前。加油!

年年元宵,今又元宵。元宵节是新年之后第一个满月,寄托着人们美好的心愿,象征着圆圆满满,象征着合家团圆。同大音乐学院祝大家在新的一年中,心想事成、事事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