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同志牺牲后,他的日记与事迹陆续被一些新闻媒体报导。《中国青年》杂志社觉得雷锋是和平时期青年的一个楷模,打算在1963年3月2日出合刊介绍雷锋事迹。2月17日杂志社给毛主席写信希望他能为雷锋题词,毛主席看信后为了全面概括雷锋同志,写下了“向雷锋同志学习”这一著名题词。
3月2日,毛主席的题词在《中国青年》上刊出。4日新华社发通稿。5日全国各大报纸纷纷刊载毛主席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后来,中央决定把3月5日定为学习雷锋纪念日。
一.活动要求:
学会《唱支山歌给党听》
二.活动目的:
1.对爱国名歌有一定的认识
2.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情怀
3.活动对象:音乐学院全体同学
歌曲介绍
1963年,全国掀起了向雷锋学习的高潮。《唱支山歌给党听》就是在这次高潮中产生的一首优秀歌曲。它的歌词节录于《雷锋日记》,是雷锋从报上摘记的一首诗,作者为陕西铜川矿务局焦坪煤矿的职工姚晓舟(笔名蕉萍)。作曲家朱践耳将其谱成山歌风味的独唱曲,作为故事片《雷锋》的插曲,由胡松华首唱。红色影响:这是一首深情——悲怆——激昂的“三部曲”式歌曲,情感诉求十分强烈,凡有过相似经历的人,都能产生强烈共鸣。经农奴出身的藏族歌手才旦卓玛再度演绎,很快流传全国,几十年久唱不衰。2019年6月,《唱支山歌给党听》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歌曲名称:唱支山歌给党听
歌曲原唱:胡松华
填词:蕉萍
编曲:朱践耳
来源:电影【雷锋】插曲
《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演唱处理
歌唱不仅仅是歌唱,还是语言和情感的艺术,情感的艺术也是在表演当时的那种心路历程。我们可以利用声音的音色、力度和强度来表现这些情感艺术。咬字和气息的控制也十分重要,做好了这些基本工作演唱者就能自然而然地将技术和艺术结合起来,有灵魂地演唱出一首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歌曲。
歌曲演唱中气息的控制和咬字的运用
《唱支山歌给党听》是一首山歌形式的叙事性革命歌曲。歌曲的前两句,主要是歌颂党带领我们闹革命给我们生活的希望。在演唱中,咬字一定要清晰,不能含糊不清,用心控制不能突然中断。第一句前四个字“唱支山歌”要轻轻地唱出来,带着娓娓道来之感,“给党听”可带着感恩的心情稍用力咬字,将其凸现出来。第二句感情色彩要照第一句稍稍强些,深吸一口气“我把党来”平稳地唱出来,不论起音、行腔还是咬字都要恰到好处。用力强调“比母亲”把党当做妈妈一样歌颂。情绪虽稳,但情感的诉求是十分强烈的。第三句讲述的是旧社会奴役劳苦人民的情景以及人们表达心中的愤恨。和作为母亲无法拯救孩子的无奈,情绪色彩有痛苦、憎恨和觉醒:“旧社~会!鞭!子!抽我身!母亲只会泪淋淋”声音要如泣如诉,用气息情绪来体现压抑痛苦的情绪。第四、五句“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夺过鞭子揍敌人!
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夺过鞭子夺过鞭子!揍敌人~”用激动的情绪来演唱,加快语速骤然晴朗。后三句是前两句的再现型,此时是带着激动的情绪歌颂着将我们解救的党,气息再度趋于平稳,大气。
《唱支山歌给党听》整首作品朗朗上口,咬字时一定要咬准,收清字尾。咬字发音分为以下五类:唇音、舌音、牙音、齿音、喉音,相互组合千变万化。这五个音发音时,口腔内用力的部位要分清楚,声音出口时绝对不能含糊不清。唇音用力的部位在嘴唇上面,上嘴唇和下嘴唇喷口的时候应该有力且清晰。发舌音时口腔内的着力点主要在舌尖上面,发牙音的时候口腔内的用力部位主要在牙,发齿音的时候口腔内用力的部位在上齿和下齿之间,发喉音的时候口腔内用力的部位在喉咙处。当字尾落下收音的时候,要收得无比自然、精短、轻盈。而且收尾的时候务必要做到十分精准,音度、长度适中才好,时值控制好,要做到收音时即能停。
歌曲演唱中把握歌曲的情感
在任何一首作品中,演唱者对于情感的拿捏都至关重要。情感是歌曲的灵魂,歌曲是情感的载体,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在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演唱中,演唱者应该把握好歌曲的情感基调。热情地赞扬歌颂党的伟大、愤懑地讽刺和痛恨旧社会暗无天日的生活、喜悦激动地歌唱革命的胜利和新生活的到来。
本歌曲所表达的主题思想:第一乐段表达了翻身农奴赤心歌颂新生活的中心思想,歌唱时旋律演唱状态要舒展,起伏,将演唱者对于党的崇拜之情表达出来;第二乐段则把人们代入了旧社会人们受到压迫的痛苦回忆中,情感是痛恨和觉醒的。要求演唱者有力地,充满仇恨地唱出来,表达出内心对旧社会的憎恨;第三乐段与第一乐段的旋律完全相同,是第一乐段的再现,经过新旧社会的强烈对比,更能体现出农奴们翻身之后对党真挚而深厚的感激之情。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
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
旧社会鞭子抽我身,母亲只会泪淋淋
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夺过鞭子揍敌人
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夺过鞭子
夺过鞭子揍敌人,唱支山歌给党听
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
党的光辉照我心,党的光辉照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