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突破传统思政课堂局限,创新育人模式,将思想引领融入鲜活实践,在行走中感悟历史文脉、体察时代发展、汲取精神力量。6月25日至7月3日,由学院党委书记李凌雁、党委副书记贾斌带队,22名师生党员踏上实践之旅。将课堂从教室延伸至广阔天地,先后走进大同古城墙、阳高大泉山纪念馆、云州区黄花产业基地及坊城新村,通过沉浸式现场教学,在音乐与文化的交融共振中,开启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行走的思政”实践课。
行走的首站,师生们登临大同古城墙。巍峨的城墙雄姿,厚重的夯土肌理,无声诉说着千年古都的沧桑变迁与不朽精神。师生们抚摸着古老的城砖,感受着历史的温度,深刻理解了守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脉的时代责任,也激发了以艺术形式讲好中国故事、大同故事的热情。
带着古城的历史启迪,队伍奔赴阳高大泉山纪念馆。馆内珍贵的史料与实物,生动再现了上世纪中叶当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将荒山秃岭变为绿水青山的壮丽史诗。在苍松翠柏间,师生们被先辈们战天斗地的豪情所震撼,在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红色基因深深融入血脉,成为艺术道路上攻坚克难的力量源泉。
思政课堂的第三站延伸至生机勃勃的云州区黄花产业基地。金灿灿的黄花铺展成一片希望的海洋。师生们深入田间地头,聆听黄花如何从“小作物”蝶变为带动一方百姓致富的“大产业”的动人故事。师生们俯身体验采摘,感受劳动之美,深刻领悟到艺术服务人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与使命。
此次“行走的思政”活动,以“古城记忆”溯源文化自信、以“红色根脉”铸牢信仰之魂、以“金色产业”激发时代担当,为音乐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立体化的精神洗礼。李凌雁书记在总结时强调:“行走的力量,在于将宏大的理论命题化为可触可感的现实图景。这堂特殊的思政课启示我们,艺术工作者必须将双脚深深扎进泥土,从历史的深处汲取力量,在时代的洪流中捕捉灵感,将个人的艺术追求融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伟大实践。”未来,音乐学院将持续深化此类实践教学,深挖地方特色资源,让思政教育在行走中焕发恒久生命力,引导师生用艺术的笔触和音符,奋力谱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华美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