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特色:
以“云冈文化乐舞”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式
学院紧密围绕学校地方性、应用型,培养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办学定位,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基本技能、应用技能和综合素质技能的同时,建构起了富有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017年以来,学院以大同大学“一院一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为抓手,开展以“云冈文化乐舞”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改革,通过云冈文化“乐舞”的舞台实践表演活动,将艺术实践融入专业教学,为传承和弘扬云冈文化、响应山西全域经济转型、发展文化旅游城市添砖加瓦。教学模式的建构,从四个方面进行,并取得了阶段成果:
(一)、通过云冈文化“乐舞”舞台实践表演活动,将艺术实践融入专业教学,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近几年来,不断深化毕业音乐会的考核,以毕业音乐会形式代替论文答辩,将毕业音乐会考核与毕业成绩挂钩,凸出艺术实践。并辅以青年教师专业汇报演出和教学音乐会,全院形成了合力提升专业实践能力的合力。教研、科研与创作相互依存,专业学习和艺术创作融为一体,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国内外各类专业展演活动。师生参加各类国际、国家及省级专业竞赛获奖多达100余项,有效锻炼了学院师生的相关实践能力。
(二)、以“云冈文化乐舞”的展演为突破口,改革课堂教学,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对教学手段的研究,在注重技能技法训练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全面培养,使学生获得敏锐的感受力最终达到艺术创作的目的。“云冈乐舞”精品节目参加“2019山西大同云冈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启动仪式的演出、第五届成龙国际电影节闭幕式演出,参加"二青会"开幕式演出,参加第十三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闭幕式演出,并在第四、五届成龙国际电影节闭幕式演出中登上央视媒体。《云冈伎乐天舞》亮相“2019中国(青岛)艺术博览会“,并入选博览会优秀艺术成果展演名录。2020年参加CCTV-15“唱响新时代”节目录播。
(三)、依托云冈文化研究中心,通过协同共建,深化地域特色精品节目,弘扬云冈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与综合性大学中其他学科的交流与学习,活跃校园文化,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高素质复合型艺术人才。
(四)、以五大乐团——“交响团”“合唱团”“民乐团”、“管乐团”、和“舞蹈团”为载体,进行“云冈文化乐舞”的排演,为精品节目打好坚实基础。音乐学专业主要以区域音乐研究、音乐教育为特色,逐步扩展相应的理论研究,强调专业服务地方文化建设;音乐表演和舞蹈学强调扎实的基本功,注重技能的训练和表现能力及创造力的研究。
2020年,学院重点工作是打造“一院一品”教育教学改革升级版特色项目,深化以“云冈文化乐舞”为中心的实践展演与教育教学改革,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艺术资源,排演具有地域特色的“泛云冈”文化精品节目。并以艺术实践为基础,开展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深入研究,组建科研团队,建构科研平台,形成特色项目,打造地方文化品牌。并获得“实施‘一院一品'深化产教融合 地方高校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改革与实践”山西省教学成果奖。
音乐学院将通过本次审核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深刻反思问题产生原因,并积极进行相关改进措的制定与实施。继续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深化教学改革为动力,创新和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努力提高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舞动迎仙,声袅凤箫鸾管
——打造“云冈文化乐舞”,提升高教内涵,服务地方发展(大军)山西大同大学音乐学院深入挖掘云冈文化内涵,严格专业实践管理,探索出一条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深挖地域文化,打造“云冈文化乐舞”。
以云冈文化为根基,以“云冈文化乐舞”为抓手,将艺术实践融入到专业教学中,凸显学院办学特色。目前,已经形成的精品节目有:交响乐《云冈飞天》《云冈长袖飞天舞》《云冈力士舞》《云冈六臂神舞》《云冈伎乐天舞》。
(二)、以“云冈文化乐舞”的展演为目标,加强实践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参加2019山西(大同云冈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启动仪式的演出、第五届成龙国际电影节闭幕式演出,参加"二青会"开幕式演出,参加第十三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闭幕式演出。
(三)、以“云冈文化乐舞”为中心,努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转化。整合校内外学术资源,争取艺术运营资金,推动“云冈文化乐舞”的产业化进程。
(四)、以“云冈文化乐舞”为抓手,总结应用型学科建设的实践路径,积极组织学院科研团队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
山西大同大学音乐学院在深挖本土文化基础上,凝聚科研力量,持续教学改革,开放实践成果,凸显学科特色,成功践行了学、研、产相辅相成的高教艺术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