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简介
本专业依托云冈文化的丰厚土壤,汲取石窟乐舞活化的丰厚经验,立足晋北、面向全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在“传承与创新深度融合”的建设目标上, 坚持教育创新,以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以特色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在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以“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教学能力, 更好服务社会”为工作目标,培养“通专业,重实践,善协作、能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艺术人才。
舞蹈学专业目前,共有专任教师 19 人,他们分别来自中国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山东大学、山西大学等教学质量较高的重点艺术院校。教师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 16 名,占比 84%;教授 2 人、副教授 8 人,占比 53%;讲师 5 人,占比 26%;助教 4 人,占比 21%。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也较为合理,35 岁以下的青年教师 5 人,占比 26%;36-55 岁的中青年教师 13 人,占比 68%;55-60 岁 1 人, 占比 0.5%。
二、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音乐与舞蹈学
核心课程:中国古典舞身韵、舞蹈基本功训练、中华民族民间舞、舞蹈剧目排练;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中国舞蹈史与名作欣赏、外国舞蹈史与名作欣赏、舞蹈艺术概论、云冈舞蹈艺术赏析与实践、山西民间舞。
三、特色优势
打造“云冈文化乐舞”,提升高教内涵,服务地方发展。紧密围绕学校地方性、应用型,培养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办学定位,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基本技能、应用技能和综合素质技能的同时,建构起了富有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山西大同大学音乐学院深入挖掘云冈文化内涵,严格专业实践管理,探索出一条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实践路径。
1、深挖地域文化,打造“云冈文化乐舞”。
以云冈文化为根基,以“云冈文化乐舞”为抓手,将艺术实践融入到专业教学中,凸显学院办学特色。
2、2017 年以来,学院以“云冈文化乐舞”的展演为目标,加强实践教学,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已经形成的精品节目有:交响乐《云冈飞天》《云冈长袖飞天舞》《云冈力士舞》《云冈六臂神舞》《云冈伎乐天舞》《云冈莲珠纹舞》。
3、以“云冈文化乐舞”为中心,努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转化。整合校内外学术资源,争取艺术运营资金,推动“云冈文化乐舞”的产业化进程。
4、以“云冈文化乐舞”为抓手,总结应用型学科建设的实践路径,积极组织学院科研团队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
山西大同大学音乐学院在深挖本土文化基础上,凝聚科研力量,持续教学改革,开放实践成果,凸显学科特色,成功践行了学、研、产相辅相成的高教艺术发展之路。
四、改革发展
打造“云冈文化乐舞”。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云冈文化为根基,提高学生舞蹈表现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自我学习和不断发展的能力。并以艺术实践为基础,开展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深入研究,组建科研团队,建构科研平台,形成特色项目, 打造地方文化品牌。
建构民间舞蹈的本土教学体系。
深挖本土文化宝库,凝聚科研力量,持续教学改革,开放实践成果,凸显学科特色,持续践行学、研、产相辅相成的高教艺术发展之路。
五、基层教学组织建设
学院关注青年教师成长,加强青年尤其是新入职教师的培养工作。组织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举办青年学者沙龙等方式为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和科研、教学能力提升提供良好条件。鼓励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以及外出高访、参加有影响的学术交流,敦促他们继续提升学历层次,每年学院向学校申请划拨一定量的专项培养费,培训中青年教师、学科骨干教师。